今年年初,vivo发布了 X60 系列手机,这是 vivo 联手蔡司打造影像系统落地的首款产品,在影像方面,X60 系列给笔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,特别是超大杯的 X60 Pro+ ,超大底、微云台以及蔡司 T * 镀膜技术的应用,让 X60 Pro + 的影像来到了新的高度。 既然 vivo X60 Pro + 的影像体验已经足够出色,那么 vivo X70 Pro+ 又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呢?
简单讲一下vivo X70 Pro+的核心配置:骁龙888+年度旗舰芯片、10.7亿色2K E5 120Hz LTPO超感自由屏、专业影像芯片V1、55W有线充电、50W无线充电、10W无线反向充电、USB 3.1、IP68级防水防尘、内存融合+4G、全场景NFC、独立HiFi芯片、大体积X轴线性马达、立体声双扬声器、 智能遥控等等豪华旗舰配置一应俱全,甚至诸如红外、双扬声器、无线充电、 IP68 等这些 vivo 手机向来不怎么强调的配置,vivo X70 Pro+ 都全部搭载,单在配置上,vivo X70 Pro+ 一次性全部拉满,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。
从X30系列开始,X系列开始更加强调影像体验,伴随着X50、X60系列产品的更新迭代,vivo X系列已经成为vivo乃至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当之无愧的影像旗舰,笔者更主观的感受,X系列在定位上越来越像华为P系列了。
相关阅读:
vivo X70 Pro+ 高清实拍图赏



在影像体验之前,先讲一下一些硬件及原理性的内容。 vivo X70 Pro+ 这一次在影像方面提升巨大,简单可以总结为三部分:
- 1、专业影像芯片 V1
- 2、联手蔡司打造的专业影像系统
- 3、由大底微云台三主摄组成的硬件部分
专业影像芯片 V1
据官方资料,V1 是由 vivo 主导开发的,服务高速计算成像的专业影像芯片,是一颗全定制的特殊规格集成电路芯片,在整体影像系统设计中,V1 可搭配不同主芯片和显示屏,起到扩充 ISP 高速成像算力,释放主芯片 ISP 负载的作用,同时服务用户拍照和录像的需求,兼容兼得。

借助自研ISP,vivo可以将多年来在影像方面积累的算法优势,对色彩和影像的理解乃至消费者的需求,全部融入到ISP中,深度匹配vivo在影像方面的创新优势,实现更极致的影像表现。
在既定的业务下,V1 既可以像 CPU 一样高速处理复杂运算,也可以像 GPU 和 DSP 一样,完成数据的并行处理。 此外,在主芯片ISP强大成像能力的基础上,叠加专业影像芯片V1内计算成像算法,在高速处理同等计算量任务时,相比软件实现的方式,V1的专用算法使硬件电路功耗降低50%。
这么说也许有些过于专业,打一个比方,手机里的SoC可以看成是一位综合业务员,什么都会,但当所有业务都交给SoC的时候,显然SoC是忙不过来的,效率低下,也容易累(所谓的功耗高); 这时候 V1,就是一位专业业务员,和图像有关的业务,交给 V1 去处理,V1 在图像方面的精通,显然可以更好的处理这些业务,专人专办,效率也会更高。

目前,消费者对手机的影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,诸如超大底、超高像素、多主摄模组也成为了不少旗舰机的标配,这时候 SoC 显然面临着更高的影像算力要求,这时候定制化芯片配合高速处理优化算法,显然是长久之计。
那么 V1 都给 vivo X70 Pro+ 带来了什么?
首先是功耗的降低,V1 的专用算法硬件电路功耗降低了 50% 这部分虽然很难通过测试获得结论,但在实际体验中,无论是拍照还是录像,长时间的体验也未遇到一丝发热现象,显然 V1 起到了作用。
其次,黑光夜视可即时预览,取景框所见即所拍。 这方面的升级,给整个影响体验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巨大提升,很多手机虽然强调夜视能力,但事实上在拍照预览界面,也即是取景框,仍是黑乎乎的一片,当你点击快门之前,你根本不知道最终样张会是什么样子,所以这一点很影响综合体验。 这方面的做的比较好的,似乎只有 iPhone 手机。

得益于 V1,vivo X70 Pro+ 也可以在拍照预览界面,就能看到接近成片亮度效果的能力。 如上面的 GIF 所示,在实测中,在较为昏暗的夜晚场景,打开相机,此时取景框的画面亮度要远高于肉眼所见,最终拍摄的样张基本也与预览界面一致。
此外,夜景视频方面,在 V1 的协助下,主芯片可以在低光录像时,以低功耗运行 FHD 60 帧的 MEMC 去噪和插帧,据官方说法,V1 的算法功耗降低了 50%,夜景录像时长理论上提升 39.4%,可以多拍足足一个半小时。
当然,V1 给 vivo X70 Pro+ 整个影像的提升带来的远远不止这些,文章样张部分我们会具体分析。
联手蔡司打造的专业影像系统
这部分包括超低色散高透玻璃镜片、全系蔡司 T * 镀膜认证组成的蔡司光学镜头,以及蔡司质感人像、蔡司自然色彩、专业电影模式等。

在硬件部分,vivo X70 Pro+ 在主摄上首次使用了超高透玻璃镜片(extra-low dispersion),是目前手机行业里用到色散最低的镜片材料,镜片阿贝数可达到81.6,拍照更纯净。
在 X60 Pro + 上,vivo 就带来了蔡司 T * 镀膜,T * 镀膜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,这是一种可用于镜头表面抗反射的镀膜工艺,可大大提高镜头的透射率,减少了眩光,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图像品质,T * 也是当今消费者品类里最先进的镀膜技术之一,简单粗暴理解 —— 当镜头上出现 T * 标识时,高级就完了。
这一次X70全新标配T* ,并且全球唯一采用ALD镀膜技术,Android首发IRCF色素旋涂技术以及全球唯一双低反镀膜。 搭载这么多技术,目的只有一个 ——进一步还原纯净画面。

那么,这些全新镀膜工艺以及玻璃镜片,给vivo X70 Pro+带来了什么?
下面这两组对比样张,可以清晰的看出 vivo X70 Pro+ 的优势。
同一光源下(三款手机的镜片都通过眼镜布擦拭干净),vivo X70 Pro+ 的光晕明显要更小,当然这里也有 HDR 的功劳(vivo X70 Pro+ 的 HDR 模式很容易激发)。

再比如下面这个场景,同一时间拍摄,样张细节放大,vivo X70 Pro+ 拍摄的天空更加纯粹,噪点更少,背后的条状光源也没糊在一起。

接下里进入色彩这个话题。
对色彩的调教和传承,是每一个智能手机品牌在影像领域壮大的必经之路,去年,vivo提出了 vivo 记忆色的概念,事实上鲜活、明快、有质感的样张风格已经成为了 vivo 手机的家族化传承,在绝大部分的 vivo(iQOO)手机上,我们都能强烈感受到这种统一的样张风格,比如 vivo 手机在拍摄美食时,就特别的垂涎欲滴。

这一次,vivo X70 Pro+ 带来了蔡司自然色彩,和 vivo 的记忆色相比,前者更加忠于人眼所见真实色彩,色准度更高。 在拍摄界面,也加入了 ZEISS(蔡司自然色彩)的开关。 如上图的 GIF 所示,开启蔡司自然色彩之后,样张饱和度降低了一档,当然也更加真实,接近人眼所见。


当然,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,蔡司自然色彩的加入让我们可以选择另外一种色彩风格。 对于专业人士来说,蔡司自然色彩让他们后期制作有了更大的可能性空间。
最后,是影像模组部分。
简单介绍一下 vivo X70 Pro+ 的图像模块配置:
- 5000W 像素超大底主摄、三星 GN1 传感器、1/1.3 英寸感光面积、1/1.57 镜头光圈、OIS 光学防抖、1G+6P 镜片组合;
- 4800W 像素超广角微云台主摄、IMX598 传感器、1/2 英寸感光面积、1/2.2 镜头光圈、微云台防抖;
- 1200W 像素专业人像主摄、IMX663 传感器、1/1.6 镜头光圈、1.22μm 单像素尺寸、OIS 光学防抖、2 倍光学变焦;
- 800W 像素潜望式超远摄、潜望 OIS 防抖、5 倍光学变焦。
从配置来看,vivo X70 Pro+的镜头硬件部分(主摄、超广角主摄、潜望长焦)基本与上一代的X60 Pro+一致,但人像镜头由之前的3200万像素换成了1200万,不过,vivo X70 Pro+搭载的这四枚摄像头,均采用了物理结构的光学防抖,放眼整个智能手机市场,这个配置是极其罕见的,这意味着在运动、夜晚等环境下,vivo X70 Pro + 每个镜头的成片率都会得到提升。
就硬件部分来说,vivo X70 Pro+ 的更多魅力还是在主摄和微云台超广角主摄上,长焦部分也是旗舰级,但堆料没那么猛,800 万像素的潜望镜没有升级,是我唯一略感失望的地方,虽说用起来还不错,但单论参数,真的不够看,特别是在强大的主摄、微云台映衬之下。
总的来说,无论是从前期vivo的宣传,还是拿到X70 Pro+真机后的体验,给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,vivo已经跳出了单一堆影像硬件、堆CMOS的层面,开辟到了算法、镜片、镀膜以及ISP独立芯片等领域的全新赛道。
评论